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参考文献格式(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怎么
- 12/12写毕业论文是不是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呢(教育
- 12/09教育论文可行性分析(教育论文可行性分析报告
- 12/07教育论文可行性分析(学前教育论文可行性分析
- 10/17内蒙古教育厅:全面停止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
对内蒙古自治区小学品德课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反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也特别强调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将培养、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品德放在首位。自1984年至1994年,由中央及部委颁发的关于中小学德育的文件和通知有54份,至今则已超过100份。[1]然而,现实中德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施状况却不尽人意。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发现,当前的教育过程基本上只看重学生的语数外成绩,而没有切实重视品德课程的教学。鉴于此,需要研究改进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一所小学为例,对四年级、五年级的1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33份,其中有效问卷132份;对四年级、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下简称“品德课”)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对五年级的部分家长进行电话访谈。此次调查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参照,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品德课堂的评价及真实反映,另一方面了解任课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态度,此外,从家长方面了解家庭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与影响。 二、调查现状与分析 (一)学生心中的品德课堂 1.品德课的完成情况 表1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品德课完成情况调查统计表次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是4836.436.436.4否8463.663.6100.0总 计132100.0100.0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5-2016学年度的第二学期,有63.6%的学生反映教师未完成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根据调查了解到,该学校的课程表中一周有一节品德课,每学期大约有17至19节品德课,而一本四年级的品德教材有四个单元,总共需要至少14课时完成。如果正常开展教学工作,那么是可以按计划完成品德课程的教学任务的。 表2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的实际开课次数次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一周一次5642.442.742.7B.两周一次64.54.647.3C.一月一次43.03.150.4D.从来不上4231.832.182.4E.其他2317.417.6100.0总 计13199.2100.0遗漏系统10.8总 计132100.0 根据表2数据分析,有42.7%的学生反映教师根据课程安排进行品德课的教学,但有32.1%的学生反映教师从来不上品德课。有57.3%的学生反映教师不能根据课程安排进行品德课的教学,这个数据与未完成品德课教学的数据成正比。 2.品德课的重要程度 表3 品德课重要性调查你认为品德课重要吗A.非常重要B.一般C.不重要总计年级四年级60355100五年级1615031总 计76505131 表3的数据表明,有76名学生认为品德课“非常重要”,有50名学生认为品德课“一般重要”,有5名学生认为品德课“不重要”,这一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了品德课的重要性。 在实际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品德课中可以学习并培养良好的品质,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在课上学习到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生活小技能,所有学生都表明在课上会学习到很多有趣的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在调查学生对品德课的喜欢程度时(见表4)有84名学生表示“非常喜欢”、39名学生表示“一般喜欢”,只有9名学生表示“不喜欢”。 表4 学生对品德课的喜欢程度你喜欢上品德课吗A.非常喜欢B.一般C.不喜欢总计年级四年级67267100五年级1713232总 计84399132 影响学生对品德课喜欢程度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品德课被其他课占用,品德课不是考试科目。 分析科目排序即表5发现: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在学生心中的重要程度处于前三名,而品德课排在第四位。这个排序与期末成绩测评的要求相同。据了解,该校期末时会进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的测试,这些测试也是当地教育局的要求。每学年度的第一学期会进行一次抽调考试,全新城区的小学参与这次考试并根据平均分进行排名,考试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门科目,各校一般比较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排名。 表5 学生心中科目重要程度排序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偏差语文1281.007.002.31251.49408数学1281.007.002.10941.30556英语1281.007.003.37501.47419品德与社会1281.007.004.54691.49992体育1281.007.005.31251.76470音乐1281.007.005.24221.47283美术1281.007.005.03131.72493有效的N(list-wise)128 对一堂课的效率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学生。据表6可知:有42名学生认为“每节课都学有所得”,有39名学生认为“有时候有收获”,有27名学生认为“大部分时候有收获”,有23名学生认为“很少有收获”。由此可知,品德课的常态课效率较低,课时目标未充分落实。由此可见,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抽样调查的样本学校,小学生品德课的开设效果,不仅与思想认识有关系,“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而且与品德课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是密切相关的。品德课教师的专业性主要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培养的能力上,而非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能力。 表6 品德课学习效果每次上完品德课你有收获吗A.每次都有B.较多时候C.有时候D.很少总计年级四年级34162921100五年级81110231总 计42273923131 3.品德课的开展方式 翻阅《品德与社会》教材,几乎每一课都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前调查或者搜集资料,借以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只有21名学生“每次课前都进行资料搜集”,20名学生“大部分时候搜集”,这两类学生占有效问卷数的31.78%;“偶尔搜集”的学生人数最多,为56人,另有32名学生“从来不搜集”,这两类学生占比为68.22%,详见表7。大部分学生由自身兴趣推动自主去搜集资料,其次教师的要求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家长在其中的作用较为次要,详见表8。 表7 品德课前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频率你在品德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吗A.每次都有B.较多时候C.有时候D.从不总计年级四年级1617392597五年级5317732总 计21205632129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教学过程是一个集认识与实践于一体的统一的过程,缺一不可。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知识归根到底要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目标适当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学生将知识真真切切地应用到生活中,以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根据表9可知,有14名学生认为品德课上“经常开展实践活动”,60名学生认为“偶尔开展”,57名学生认为“从不开展”。由此表明该校的品德课堂实践活动较少。 表8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原因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偏差教师要求1320.001.000.46210.50046兴趣推动1320.001.000.69700.46132家长督促1320.001.000.11360.31858有效的N(list-wise)132 表9 品德课堂开展实践活动频率品德课上会开展实践活动吗A.经常B.偶尔C.从不总计年级四年级12474099五年级2131732总 计146057131 表10 品德课教学媒介统计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偏差教师讲述1280.001.000.65630.47683图片1280.001.000.55470.49895声音1280.001.000.14060.34900视频1280.001.000.57810.49580其他1280.005.000.21880.61398有效的N(list-wise)128 表10表明:品德课堂的教学形式以教师口头讲述为主,以图片和视频为辅。教学方法属于典型的中国中小学校常用的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据了解,自该校2015年11月安装多媒体设备后,教师教学中尝试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获取直接经验。但是教学中缺乏实际训练,阻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品德与生活”或者“品德与社会”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一门科目,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劳动技能课的效果,例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的课程中,第二单元是安全类,其中涉及家用电器和燃气设备的安全问题,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部分电器及燃气设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安全使用电器及燃气设备的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角度反映出品德课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的完成情况与预期设想有差距;课程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较弱;课程开展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性课程。 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三点:第一,从课程监管来讲,每学期品德课堂都存在被占用情况,缺乏课程实施状况的监测机制,不能有效地督促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导致课程不能按教学计划进行。第二,从测评机制来讲,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眼中的“主科”分数,品德课作为学生眼中的“副科”不会影响学年成绩评定,所以重要程度较低。第三,从教材方面来讲,《品德与社会》课本多为书面认识,缺少实践活动的方案及设计,所以课程的开展方式多为课堂讲授,缺乏深入实际的实践活动。 4.小学生对品德课的期望 大部分学生反映,对品德课的期待首先是保证品德课的正常进行,不被其他科目占用。其次,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外开展实践活动。 从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生目前最紧迫的需求是保证品德课的正常进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提出“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教学计划的按时进行。该校对教师的要求中也明确强调不得随意占用其他科目的课时。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原因是复杂的,需要多方合力解决。 (二)任课教师解读小学生品德课 在与该校四年级品德课任课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如下一些情况。 问:据了解,学生反映你们四年级基本不上品德课,可以解释一下原因吗? 答:我首先是一个数学教师,同时兼任品德课。我所教的数学班与品德课的班是相同的。数学教学压力大,要成绩,但数学课一星期只有五节,所以没办法只能占用品德课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更想提高数学成绩。我也知道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平时在数学课堂上也注意强调学生的品德培养,强调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问:那你品德课的常态课一般是什么样的情况? 答:一般品德课,不听课的时候,会先上20分钟的数学,之后的20分钟会讲一会儿“思品”。一般会给学生看看课本,看看视频和图片,有时候就结合班里最近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进行教育。 问:像这样的课一般会认真备课吗? 答:教案是一定会写的,现在教研室要求每一位品德课教师必须写教案,以前是一个年级一份共用教案,大家分写,一人一个单元。以前的规定,教案任务量较少,一般会认真看看课本,看看课标,好好备备课。现在本身就要写数学的教案,同时还要写整本的品德教案,任务量太大,一般品德教案就只能对照教参书照抄。 问:课前会准备一些上课的教具之类的吗? 答:公开课的时候会准备,而且公开课会好好备备课,准备一些课件之类的,也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平时也很想这样上课,因为品德课很有意思,学生喜欢,我们也喜欢。但是真的时间不够,毕竟现在社会更多的还是更强调三门主课,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语文、数学、英语了。 问:那你觉得品德课有必要上吗? 答:有必要啊,很有必要!这本书编排得很好,有很多生活中真正能用到的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段的品德课还涉及地理和历史知识,对以后小升初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问:那你觉得品德课应该怎么上会有更好的效果? 答:首先,应该有专职的品德课教师,这样他才有足够的精力好好备课,可以上好每一节品德课,也能保证品德课不被占课。其次,品德课要考核,要跟语、数、英一样重要,学生和家长才会重视。最后,学校也要配备相关的教具和教室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要不然,现在没有条件。 品德课实施成效不高与任课教师有很大关系,通过访谈可知:品德课教师严重不足,多由“主科”教师兼任,难以保证品德课不被占用;对教师的考核也不涉及品德课的教学成效,品德课任课教师在潜意识中弱化了品德课的重要性;教师工作量大,精力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设计品德课;学校设施有限,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开展实践活动。 (三)家长耳闻的品德课 1.对小学生品德课的认同度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对于品德课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几乎与学生一致。他们认为品德课很重要,但是现在无论是上初中还是上高中、大学,首先看的就是学习成绩。以秦同学的妈妈为例,她在采访中说:“品德课是挺好,学校发的书我也看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确实有好处,但是学校还是学习知识更好。毕竟现在更重视分数,我们家孩子要想去三中,只能靠成绩。平时我们家里也很注重孩子的教养问题,很注重通过生活小细节培养孩子的品德,我觉得品德更重要的还是靠家长培养。” 2.对小学品德课的看法 谈及对学校现在品德课开展情况的看法时,张同学的爸爸表示:“我也知道学校经常占用品德课上语文或者数学,我不反对,我觉得这老师很负责任,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孩子们上课、补课。这很好。当然上品德课也很重要,学校有时候也组织孩子们去博物馆参观、去公园捡垃圾,这就是品德课,这就行,没有必要坐在教室里上书本上的课。” 总而言之,家长们受分数决定论的影响,也更看重孩子们的成绩,希望孩子在校多学有利于升学的考试科目知识,以便帮助升学。 三、小学生品德课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小学生品德课的教育影响力不足 小学是升学压力最小的一个阶段,但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得不重视跟升学有关科目的学习,而本应作为核心的品德课却被边缘化。调查发现,小学阶段,一周一共30节课,品德课一周只有一节,但就是这仅有的一节还会被其他科目的任课教师占用。经常一个学期下来,《品德与社会》这本书就像是未打开过一样,没有学习的痕迹。这也从侧面证明,品德课的实施成效被弱化。 (二)问题的具体表现及成因 1.缺乏完善的课堂监测督查机制,导致品德课堂被其他科目随意占用 小学阶段的品德课往往被学校视为“小科目”。据调查,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并无明确的品德课堂管理条例或规定。教育局对于品德教学的落实也没有具体的考核细则。因此导致品德课堂被其他科目占用。 2.品德课教师兼职化现象普遍,导致品德课教师的非专业化发展 调查发现,目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几乎所有学校的品德课教师均由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兼任,其直接原因是学校师资不足且无相关文件规定品德课必须配备专职教师,而根本原因则是各个学校对品德课的不重视。首先,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几乎所有品德课教师都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品德课的课标和教材都是一知半解,每位教师平均一学期接受的相关培训不超过两次。无论是对这一科目的认知还是对教材的把握都很不专业。包括该区的品德课教研员杜老师曾经也是专职的语文教师,她也是在承担品德课教研工作之后开始钻研品德课的教学。孙子说:“兵众孰强?”“教戒为先”,“士不教,不用也”。不教不用、用养并重是现代人事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人员,也是专业性极强的人员,更应遵循这一原则。[3]其次,由于是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兼任品德课教师,所以他们更多地将精力集中放在语文教学或数学教学工作中,大大忽视了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习惯性地把品德课当成语文课或数学课来进行教学,导致品德课的开展得不到保障。最后,品德课教师兼职化的状态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品德课教师工作的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精力有限,疲于应付常态课、公开课两种状态,教案敷衍了事。这样的现状让品德课的开展成了“两张皮”。 3.教育评价侧重语、数、外成绩,导致小学品德课被排挤至边缘化 现如今,针对品德课的考核对于学生而言并无相关考核规定,针对教师的考核也只有教案的检查,且目前小学生的考核依然不能摆脱分数的限制。本研究问卷及访谈结果显示,当前小学仍然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而品德课不在考试范围内且没有严谨科学的考核制度。因此,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品德课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品德课不被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重视,品德课堂被排挤至边缘化。 四、调查反思与对策探究 (一)尽快完善小学生品德课的监测督查机制 从教育督导部门方面,应定期或不定期进入各个学校检查品德课的开展情况,可以深入学生中了解,也可以查阅各个学校品德课的开展记录,这里的记录不仅仅指教案。 从学校方面,目前大多数学校并无品德课实施监管制度,所以应完善品德课的监管制度。教务处应根据课表巡课,看教师是否按时进行品德课的教学,以保证品德课的开课次数,杜绝品德课被随意占用。 (二)教育领导部门要规范小学生品德课教师的专职化发展 要想改变现状,教师方面要实行品德课教师专职化。一方面,专职化的品德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德课教学研究中去;另一方面,专职化的品德课教师经过培训,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岗后培训,提升自身能力。 在品德课教师专职化过程中,一方面,在教师聘用时选择接受过专业品德教育培养的人才;其次,加强品德课教师的岗前培训,确保每一位教师上岗前都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最后,注重教师的在职培训,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帮助教师成长。 教师专职化离不开充足的师资供给,教育部门应针对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专职品德课教师。 (三)在教育改革中切实转变基础教育的评价机制 《学记》中明确提出:“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4]这是中国古代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其中不仅包含对学习者知识能力的评价,也包含对其德行的评价。对品德课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属于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一部分,要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应是多方面的,可以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及品行成就评价、课程评价三方面进行。[5]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影响品德课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评价机制单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最终是以所教学生的学科成绩为标准。品德课不涉及成绩问题,自然在任课教师心中排位下降。而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最终的目标就是高考,一切以高考为准。品德课与考试关系不大,所以不能引起家长及学生的重视。所以要保证品德课的实施,关键要转变评价机制,包括对教师及学生两方面评价机制的转变。 一是在学生评价方面应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即每周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过程性评价以过程性的特点贯穿于课堂始终,从课程开始到结束,有小组准备情况的评价和有家庭作业式的报告的评价,而且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评价,以此达到在学习过程中评价的目的。过程性评价能弥补标准化测验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的不足,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融入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能够描绘出学生动态的详细的进步情况;过程性评价的开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及时地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6] 二是在教师评价方面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健全评价指标,落实科学评价机制。[7]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性劳动,教师劳动的水平、成效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体的努力及知识与业务水平,还取决于教育对象的特点、学校教育教学设备条件、教师集体协作、家长与社会配合等多方面因素。为此,应努力提高教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应从一名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工作态度,日常教学的教学水平、教学素养等多方面评价,而不能以成绩论成败。“国家兴在教育,教育兴在教师,教师兴在尽心。”[8] 综上,随着高考及中考的改革发展,相信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引领作用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教育会逐步走向“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内蒙古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自然会融入其中。 王 晓(1991—),女,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管理与学校课程改革。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也特别强调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将培养、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品德放在首位。自1984年至1994年,由中央及部委颁发的关于中小学德育的文件和通知有54份,至今则已超过100份。[1]然而,现实中德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施状况却不尽人意。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发现,当前的教育过程基本上只看重学生的语数外成绩,而没有切实重视品德课程的教学。鉴于此,需要研究改进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一所小学为例,对四年级、五年级的1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33份,其中有效问卷132份;对四年级、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下简称“品德课”)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对五年级的部分家长进行电话访谈。此次调查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参照,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品德课堂的评价及真实反映,另一方面了解任课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态度,此外,从家长方面了解家庭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与影响。 二、调查现状与分析 (一)学生心中的品德课堂 1.品德课的完成情况 表1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品德课完成情况调查统计表次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是4836.436.436.4否8463.663.6100.0总 计132100.0100.0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5-2016学年度的第二学期,有63.6%的学生反映教师未完成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根据调查了解到,该学校的课程表中一周有一节品德课,每学期大约有17至19节品德课,而一本四年级的品德教材有四个单元,总共需要至少14课时完成。如果正常开展教学工作,那么是可以按计划完成品德课程的教学任务的。 表2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的实际开课次数次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一周一次5642.442.742.7B.两周一次64.54.647.3C.一月一次43.03.150.4D.从来不上4231.832.182.4E.其他2317.417.6100.0总 计13199.2100.0遗漏系统10.8总 计132100.0 根据表2数据分析,有42.7%的学生反映教师根据课程安排进行品德课的教学,但有32.1%的学生反映教师从来不上品德课。有57.3%的学生反映教师不能根据课程安排进行品德课的教学,这个数据与未完成品德课教学的数据成正比。 2.品德课的重要程度 表3 品德课重要性调查你认为品德课重要吗A.非常重要B.一般C.不重要总计年级四年级60355100五年级1615031总 计76505131 表3的数据表明,有76名学生认为品德课“非常重要”,有50名学生认为品德课“一般重要”,有5名学生认为品德课“不重要”,这一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了品德课的重要性。 在实际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品德课中可以学习并培养良好的品质,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在课上学习到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生活小技能,所有学生都表明在课上会学习到很多有趣的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在调查学生对品德课的喜欢程度时(见表4)有84名学生表示“非常喜欢”、39名学生表示“一般喜欢”,只有9名学生表示“不喜欢”。 表4 学生对品德课的喜欢程度你喜欢上品德课吗A.非常喜欢B.一般C.不喜欢总计年级四年级67267100五年级1713232总 计84399132 影响学生对品德课喜欢程度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品德课被其他课占用,品德课不是考试科目。 分析科目排序即表5发现: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在学生心中的重要程度处于前三名,而品德课排在第四位。这个排序与期末成绩测评的要求相同。据了解,该校期末时会进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的测试,这些测试也是当地教育局的要求。每学年度的第一学期会进行一次抽调考试,全新城区的小学参与这次考试并根据平均分进行排名,考试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门科目,各校一般比较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排名。 表5 学生心中科目重要程度排序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偏差语文1281.007.002.31251.49408数学1281.007.002.10941.30556英语1281.007.003.37501.47419品德与社会1281.007.004.54691.49992体育1281.007.005.31251.76470音乐1281.007.005.24221.47283美术1281.007.005.03131.72493有效的N(list-wise)128 对一堂课的效率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学生。据表6可知:有42名学生认为“每节课都学有所得”,有39名学生认为“有时候有收获”,有27名学生认为“大部分时候有收获”,有23名学生认为“很少有收获”。由此可知,品德课的常态课效率较低,课时目标未充分落实。由此可见,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抽样调查的样本学校,小学生品德课的开设效果,不仅与思想认识有关系,“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而且与品德课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是密切相关的。品德课教师的专业性主要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培养的能力上,而非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能力。 表6 品德课学习效果每次上完品德课你有收获吗A.每次都有B.较多时候C.有时候D.很少总计年级四年级34162921100五年级81110231总 计42273923131 3.品德课的开展方式 翻阅《品德与社会》教材,几乎每一课都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前调查或者搜集资料,借以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只有21名学生“每次课前都进行资料搜集”,20名学生“大部分时候搜集”,这两类学生占有效问卷数的31.78%;“偶尔搜集”的学生人数最多,为56人,另有32名学生“从来不搜集”,这两类学生占比为68.22%,详见表7。大部分学生由自身兴趣推动自主去搜集资料,其次教师的要求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家长在其中的作用较为次要,详见表8。 表7 品德课前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频率你在品德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吗A.每次都有B.较多时候C.有时候D.从不总计年级四年级1617392597五年级5317732总 计21205632129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教学过程是一个集认识与实践于一体的统一的过程,缺一不可。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知识归根到底要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目标适当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学生将知识真真切切地应用到生活中,以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根据表9可知,有14名学生认为品德课上“经常开展实践活动”,60名学生认为“偶尔开展”,57名学生认为“从不开展”。由此表明该校的品德课堂实践活动较少。 表8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原因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偏差教师要求1320.001.000.46210.50046兴趣推动1320.001.000.69700.46132家长督促1320.001.000.11360.31858有效的N(list-wise)132 表9 品德课堂开展实践活动频率品德课上会开展实践活动吗A.经常B.偶尔C.从不总计年级四年级12474099五年级2131732总 计146057131 表10 品德课教学媒介统计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偏差教师讲述1280.001.000.65630.47683图片1280.001.000.55470.49895声音1280.001.000.14060.34900视频1280.001.000.57810.49580其他1280.005.000.21880.61398有效的N(list-wise)128 表10表明:品德课堂的教学形式以教师口头讲述为主,以图片和视频为辅。教学方法属于典型的中国中小学校常用的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据了解,自该校2015年11月安装多媒体设备后,教师教学中尝试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获取直接经验。但是教学中缺乏实际训练,阻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品德与生活”或者“品德与社会”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一门科目,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劳动技能课的效果,例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的课程中,第二单元是安全类,其中涉及家用电器和燃气设备的安全问题,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部分电器及燃气设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安全使用电器及燃气设备的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角度反映出品德课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的完成情况与预期设想有差距;课程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较弱;课程开展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性课程。 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三点:第一,从课程监管来讲,每学期品德课堂都存在被占用情况,缺乏课程实施状况的监测机制,不能有效地督促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导致课程不能按教学计划进行。第二,从测评机制来讲,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眼中的“主科”分数,品德课作为学生眼中的“副科”不会影响学年成绩评定,所以重要程度较低。第三,从教材方面来讲,《品德与社会》课本多为书面认识,缺少实践活动的方案及设计,所以课程的开展方式多为课堂讲授,缺乏深入实际的实践活动。 4.小学生对品德课的期望 大部分学生反映,对品德课的期待首先是保证品德课的正常进行,不被其他科目占用。其次,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外开展实践活动。 从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生目前最紧迫的需求是保证品德课的正常进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提出“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教学计划的按时进行。该校对教师的要求中也明确强调不得随意占用其他科目的课时。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原因是复杂的,需要多方合力解决。 (二)任课教师解读小学生品德课 在与该校四年级品德课任课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如下一些情况。 问:据了解,学生反映你们四年级基本不上品德课,可以解释一下原因吗? 答:我首先是一个数学教师,同时兼任品德课。我所教的数学班与品德课的班是相同的。数学教学压力大,要成绩,但数学课一星期只有五节,所以没办法只能占用品德课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更想提高数学成绩。我也知道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平时在数学课堂上也注意强调学生的品德培养,强调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问:那你品德课的常态课一般是什么样的情况? 答:一般品德课,不听课的时候,会先上20分钟的数学,之后的20分钟会讲一会儿“思品”。一般会给学生看看课本,看看视频和图片,有时候就结合班里最近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进行教育。 问:像这样的课一般会认真备课吗? 答:教案是一定会写的,现在教研室要求每一位品德课教师必须写教案,以前是一个年级一份共用教案,大家分写,一人一个单元。以前的规定,教案任务量较少,一般会认真看看课本,看看课标,好好备备课。现在本身就要写数学的教案,同时还要写整本的品德教案,任务量太大,一般品德教案就只能对照教参书照抄。 问:课前会准备一些上课的教具之类的吗? 答:公开课的时候会准备,而且公开课会好好备备课,准备一些课件之类的,也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平时也很想这样上课,因为品德课很有意思,学生喜欢,我们也喜欢。但是真的时间不够,毕竟现在社会更多的还是更强调三门主课,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语文、数学、英语了。 问:那你觉得品德课有必要上吗? 答:有必要啊,很有必要!这本书编排得很好,有很多生活中真正能用到的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段的品德课还涉及地理和历史知识,对以后小升初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问:那你觉得品德课应该怎么上会有更好的效果? 答:首先,应该有专职的品德课教师,这样他才有足够的精力好好备课,可以上好每一节品德课,也能保证品德课不被占课。其次,品德课要考核,要跟语、数、英一样重要,学生和家长才会重视。最后,学校也要配备相关的教具和教室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要不然,现在没有条件。 品德课实施成效不高与任课教师有很大关系,通过访谈可知:品德课教师严重不足,多由“主科”教师兼任,难以保证品德课不被占用;对教师的考核也不涉及品德课的教学成效,品德课任课教师在潜意识中弱化了品德课的重要性;教师工作量大,精力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设计品德课;学校设施有限,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开展实践活动。 (三)家长耳闻的品德课 1.对小学生品德课的认同度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对于品德课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几乎与学生一致。他们认为品德课很重要,但是现在无论是上初中还是上高中、大学,首先看的就是学习成绩。以秦同学的妈妈为例,她在采访中说:“品德课是挺好,学校发的书我也看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确实有好处,但是学校还是学习知识更好。毕竟现在更重视分数,我们家孩子要想去三中,只能靠成绩。平时我们家里也很注重孩子的教养问题,很注重通过生活小细节培养孩子的品德,我觉得品德更重要的还是靠家长培养。” 2.对小学品德课的看法 谈及对学校现在品德课开展情况的看法时,张同学的爸爸表示:“我也知道学校经常占用品德课上语文或者数学,我不反对,我觉得这老师很负责任,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孩子们上课、补课。这很好。当然上品德课也很重要,学校有时候也组织孩子们去博物馆参观、去公园捡垃圾,这就是品德课,这就行,没有必要坐在教室里上书本上的课。” 总而言之,家长们受分数决定论的影响,也更看重孩子们的成绩,希望孩子在校多学有利于升学的考试科目知识,以便帮助升学。 三、小学生品德课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小学生品德课的教育影响力不足 小学是升学压力最小的一个阶段,但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得不重视跟升学有关科目的学习,而本应作为核心的品德课却被边缘化。调查发现,小学阶段,一周一共30节课,品德课一周只有一节,但就是这仅有的一节还会被其他科目的任课教师占用。经常一个学期下来,《品德与社会》这本书就像是未打开过一样,没有学习的痕迹。这也从侧面证明,品德课的实施成效被弱化。 (二)问题的具体表现及成因 1.缺乏完善的课堂监测督查机制,导致品德课堂被其他科目随意占用 小学阶段的品德课往往被学校视为“小科目”。据调查,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并无明确的品德课堂管理条例或规定。教育局对于品德教学的落实也没有具体的考核细则。因此导致品德课堂被其他科目占用。 2.品德课教师兼职化现象普遍,导致品德课教师的非专业化发展 调查发现,目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几乎所有学校的品德课教师均由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兼任,其直接原因是学校师资不足且无相关文件规定品德课必须配备专职教师,而根本原因则是各个学校对品德课的不重视。首先,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几乎所有品德课教师都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品德课的课标和教材都是一知半解,每位教师平均一学期接受的相关培训不超过两次。无论是对这一科目的认知还是对教材的把握都很不专业。包括该区的品德课教研员杜老师曾经也是专职的语文教师,她也是在承担品德课教研工作之后开始钻研品德课的教学。孙子说:“兵众孰强?”“教戒为先”,“士不教,不用也”。不教不用、用养并重是现代人事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人员,也是专业性极强的人员,更应遵循这一原则。[3]其次,由于是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兼任品德课教师,所以他们更多地将精力集中放在语文教学或数学教学工作中,大大忽视了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习惯性地把品德课当成语文课或数学课来进行教学,导致品德课的开展得不到保障。最后,品德课教师兼职化的状态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品德课教师工作的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精力有限,疲于应付常态课、公开课两种状态,教案敷衍了事。这样的现状让品德课的开展成了“两张皮”。 3.教育评价侧重语、数、外成绩,导致小学品德课被排挤至边缘化 现如今,针对品德课的考核对于学生而言并无相关考核规定,针对教师的考核也只有教案的检查,且目前小学生的考核依然不能摆脱分数的限制。本研究问卷及访谈结果显示,当前小学仍然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而品德课不在考试范围内且没有严谨科学的考核制度。因此,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品德课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品德课不被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重视,品德课堂被排挤至边缘化。 四、调查反思与对策探究 (一)尽快完善小学生品德课的监测督查机制 从教育督导部门方面,应定期或不定期进入各个学校检查品德课的开展情况,可以深入学生中了解,也可以查阅各个学校品德课的开展记录,这里的记录不仅仅指教案。 从学校方面,目前大多数学校并无品德课实施监管制度,所以应完善品德课的监管制度。教务处应根据课表巡课,看教师是否按时进行品德课的教学,以保证品德课的开课次数,杜绝品德课被随意占用。 (二)教育领导部门要规范小学生品德课教师的专职化发展 要想改变现状,教师方面要实行品德课教师专职化。一方面,专职化的品德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德课教学研究中去;另一方面,专职化的品德课教师经过培训,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岗后培训,提升自身能力。 在品德课教师专职化过程中,一方面,在教师聘用时选择接受过专业品德教育培养的人才;其次,加强品德课教师的岗前培训,确保每一位教师上岗前都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最后,注重教师的在职培训,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帮助教师成长。 教师专职化离不开充足的师资供给,教育部门应针对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专职品德课教师。 (三)在教育改革中切实转变基础教育的评价机制 《学记》中明确提出:“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4]这是中国古代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其中不仅包含对学习者知识能力的评价,也包含对其德行的评价。对品德课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属于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一部分,要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应是多方面的,可以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及品行成就评价、课程评价三方面进行。[5]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影响品德课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评价机制单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最终是以所教学生的学科成绩为标准。品德课不涉及成绩问题,自然在任课教师心中排位下降。而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最终的目标就是高考,一切以高考为准。品德课与考试关系不大,所以不能引起家长及学生的重视。所以要保证品德课的实施,关键要转变评价机制,包括对教师及学生两方面评价机制的转变。 一是在学生评价方面应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即每周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过程性评价以过程性的特点贯穿于课堂始终,从课程开始到结束,有小组准备情况的评价和有家庭作业式的报告的评价,而且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评价,以此达到在学习过程中评价的目的。过程性评价能弥补标准化测验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的不足,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融入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能够描绘出学生动态的详细的进步情况;过程性评价的开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及时地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6] 二是在教师评价方面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健全评价指标,落实科学评价机制。[7]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性劳动,教师劳动的水平、成效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体的努力及知识与业务水平,还取决于教育对象的特点、学校教育教学设备条件、教师集体协作、家长与社会配合等多方面因素。为此,应努力提高教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应从一名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工作态度,日常教学的教学水平、教学素养等多方面评价,而不能以成绩论成败。“国家兴在教育,教育兴在教师,教师兴在尽心。”[8] 综上,随着高考及中考的改革发展,相信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引领作用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教育会逐步走向“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内蒙古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自然会融入其中。 王 晓(1991—),女,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管理与学校课程改革。
文章来源:《内蒙古教育》 网址: http://www.nmgjyzzs.cn/qikandaodu/2020/0529/338.html